翻页   夜间
快看小说 > 豆蔻梦暖 > 三、女生的信(三)
    到了朱朝吾家后,张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原来跟邱素萍没有关系,朱朝吾是打算后天带他去见一个老作家,也就是市晚报社长,朱朝吾的老师文毕恭。

    实习前,朱朝吾曾经向张强推荐了两本书,一本是《最是一年春好处》,一本是《秋池夜宴集》,是本地的一个作家出的散文集,分别收集了这位作家文化运动前后的一些散文旧作,应该是张强所喜欢的类型,值得精读。

    但是张强对本地作家向来不看好,对旧作更是兴趣索然。

    那个年代的“旧作”,往往会有太多的色彩,而他对此类作品提不起兴趣。

    至于本地货就更不要了,能写好,还会呆在本地?

    根据张强的理解,能写出好东西的作家,一定是呆在大城市里。

    碍于那是朱朝吾的老师,他不好拒绝,但拿到书草草地翻了几下,就再也提不起兴趣看了。

    当时有两位无书可看的喜欢文学的女生,包括刘利敏,听是朱朝吾推荐的,就拿去看,结果看了后都好看,此后两本书竟然传来传去,反响不错,最近才还给他。

    张强也就逼自己看,不料认真看过后,发现这里的文章确实写得很好,越看越爱不释手,甚至有部分篇章,他几乎都背出来了。

    《最是一年春好处》里的文章,全部是作家在大学时代完成的,写的都是他和恋人q之间的温馨往事,都是事,但由于他的文字大气而不拘一格,写得很有情趣,尤其是那位q的聪明美丽,温柔婉约,美好得很让人心动。

    很难想像,那时会有这么隽永温暖的文字。

    《秋池夜宴集》收录的是他运动后的文章,基本上写的是作者的个人遭遇,确实是在舔自己的伤口,但是每一篇文字都很真挚,这时,q已经离开了他另嫁他人,留给了作者永远的伤痛,很多文章,感觉就是和着眼泪写出来的,看得很感人,难怪很多女生提醒他看的时候自备手帕或者纸巾。

    别女生了,张强自己也赔了不少眼泪。

    这两本专辑的作家当然便是文毕恭了。

    张强还听人提过文毕恭一些事,更仰慕文毕恭的为人。

    文毕恭是本市作家中最孤独而也是最清醒的一个,一直坚守着一个文人的底线。

    他现在任市晚报社长,在他的努力下,市晚报办得有声有色,可读性高,在本市报界最受欢迎,是全市的几家报社中唯一不需要国家补贴、也不需要强制机关单位或个人订阅的报纸。

    据他曾有几次从政机会,都主动放弃了,不想进入官场大染缸把自己的气节毁掉。

    这种文人风骨,恰好正是张强所推崇的。

    张强因敬而怕,听要去见他,而且是后天便去,不禁迟疑道:“文老师是个怎么样的人?我在四十岁以上的男人面前,总是不能踏实,好象几个月没洗过澡似的,再,你贸然带我去,万一他不欢迎……”

    “这个你可以放心,文老师虽不认识你,但知道你,也看过你的文章,感觉不错,当然我也过些你的好话,这点功劳我可不甘埋没。记住了,后天下午,没问题吧?”

    “下午去,那──晚饭……”

    “晚饭就在他家吃行了,便宜不贪白不贪,再,文师母的菜一向含盐量丰富,也许会对补充钙质有帮助。”

    “文师母是干什么的?”张强听朱朝吾的口气,似乎文师母也是个颇有意思的人。

    “以前是市文工团的,现在在文化局,歌舞团市场化了,也私有化了,她呆在那里已经没有意义了,当然,也还有人觉得挺有意思,还在那里拼命。”朱朝吾着忽然想起了什么,“差点忘了,在我的书房里有一封信,是给你的,你自己进去拿。”

    “我的信?”张强很是意外,立刻猜想可能就是文老师写来的,兴奋地走进书房,等到他找到信,看到信封上的“张强亲启”四个字时,不禁愕然,怀疑这不是真的。

    那居然是邱素萍的笔迹。

    怎么会是她的呢?

    张强拿信的手情不自禁地发抖,激动中万般滋味齐集,好一会都赶不走挤在脑袋上的空白。

    这封信会写什么,在教师的房间,一个女生留信给男生,可想而知不可能有什么可以让人想歪的内容的吧。

    是不是,她不想让朱老师为难,干脆自己写呢……

    他不敢细想,把信揣入裤兜,震慑心神,故作镇静地走向客厅。

    他走出房间时,对裤兜里的信充满了好,却不敢随便就拆,生怕看了信会失态,凭他丰富的收信经验,这封信只有一页纸,一页纸上能写什么呢?

    朱朝吾正在那儿看书,见他出来,漫不经心地抬头瞄了他一下。

    张强心虚了,抹一抹头发:“原来是邱素萍写的,真怪,找我不是挺方便的吗,却还要写信。”

    朱朝吾不置可否的一笑。

    张强心里嘀咕,不知道朱朝吾知不知道他挨邱素萍骂的事。在朱朝吾面前,他很少敢提邱素萍三个字,生怕一下,就会被朱朝吾看穿了他对邱素萍有特殊的感觉。

    朱朝吾给他的感觉,就像是世外高人一样深不高测,无所不知,也无所不能——一般来,这个年龄段的男性中学生,对于自己的老师,是很难产生这样的感觉的,瞧不起自己的老师好像才是常态。

    但是,朱朝吾确实不一样。

    好在朱朝吾没有纠结这个事,却:“明天到文老师家,衣着不要太随意,文师母不喜欢不修边幅的人,她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才把眼皮底下那个衣衫不整的人改造好,对这类人至今心有余悸,你千万不要唤醒她的不良记忆。”

    张强“嗯”了一声,低头打量一下自己的穿着。

    他其实知道不修边幅不太好,但是习惯形成了,一时也没办法改。

    起来,还得怪他的父母,早早就让他喜欢上了古典文学。

    张强在学四年级时,不幸读到了一篇经典古文,题为《与山巨源绝交书》,作者是魏晋名士嵇康。

    虽然这是一篇文言文,但是有一定古文基础的他,连蒙带猜,居然也通篇读懂了。

    看的时候,他感觉非常痛,对里面的“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及后面的“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这两部分十分激赏,觉得自己可能前生就是这样的名士,于是模仿起来。

    当然,在父母严厉训斥,以及大姐的反复规劝下,他学得并不彻底,起码不敢让头面“一月十五日不洗”。

    但是知道有古人比他还懒,却能活得如此潇洒,并且为后世所传颂,他当然少不得“慨然慕之,想其为人”,最后嵇康的名士精神不知道学了几成,放浪形骸的作风倒是学得相当不错。

    到后来上了初中,碰了几次钉子之后,才知道这个社会,学古人风度有一定的风险,开始认识到可能学错了,几次想改,但是这是一种习惯,改起来颇不容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