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看小说 > 不死道长 > 附录 成吉思汗死于四川道孚县
    这一篇是摘抄贵州都市报的文章,以作本书的参考资料,原文和文中所登图片可以直接上搜索。

    “蒙古史迹调查组”两年调查确认

    成吉思汗死于四川道孚县

    2日,四川甘孜州“蒙古史迹调查组”特聘专家温玉成教授独家向记者透露,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确认,成吉思汗死于“木雅噶”,今甘孜州道孚县协德乡境内。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去世700多年来,中外专家、学者为确认成吉思汗去世地点及寻找成吉思汗陵作了长期、艰苦的探索,值得人们敬重与钦佩。”著名佛教考古学家、原龙门石窟研究所所长温玉成介绍,甘孜州“蒙古史迹调查组”成立于20年5月6日。

    证据元代壁画

    早在2009年9月2日,日本共同社就曾经报道过“成吉思汗陵在甘孜州”的消息。对此,学术界“集体沉默”。0月5日,温教授首先作出推测,成吉思汗死在甘孜州是可能的。调查期间,“蒙古史迹调查组”先后5次前往了甘肃省甘南州、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雅安市、凉山州以及临近的青海省玉树州、果洛州、西藏昌都地区、云南省迪庆州等五省高原地区作了大量调查。并在各地查阅了地图、县志、文物及藏文史料,与当地专家、学者、僧众们座谈,实地考察重要遗迹。在丹县中路乡发现元代经堂碉壁画、古建筑、岭钦寺八思文题记与元代晚期壁画、甘孜县“汉人寺”的元代麻哈噶拉庙壁画、德格县汤甲经堂八思文题记与元代壁画等等。

    证据2“宁远府”残迹

    温玉成表示,甘孜州道孚县是5次考察的重点地区。调查组在道孚县城找到了两段残存的隋唐时代“道坞城”古城墙,在县城南部瓦日乡发现古代王陵,推测是《北史》、《隋书》记载的“附国”王陵。“在协德乡,我们不但找到了元代“宁远府”城残迹,而且确认了清代所修的土城(“年羹尧城”)及惠远寺(七世纪喇嘛罗桑格桑嘉措于72年—735年驻此寺)。”温玉成。温教授指出,“木雅噶”所指的就是木雅人的噶达地方,“木雅人”也译作“弭药人”,“噶达”在《元史》中也译作“匣答”、“哈答”、“合答”。自唐代迄今都指道孚县协德乡这个地方(约东经0度30秒,北纬30度30秒。)。元代在这里建城(265年)并派重兵驻守,并设立了“宁远府”(276年)。

    至于协德乡曾是木雅人的住地,在《丹县志》中也有众多记述,例如“木雅娃”又称“噶达娃”。20年9月9日,在协德乡宋代“古寺”遗址中出土了木雅人石雕神像(或“红脸祖先”神像),更为此次调查增添了有力证据。

    证据3“狩猎马鞍”

    另外,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供奉的“成吉思汗狩猎马鞍”上,有二龙戏珠(“如意宝”由六颗海螺束成),其下面是大鹏金翅鸟护卫牦牛图形,是典型的川西藏区苯教和佛教图案。202年7月日,调查组在协德乡古寺玛尼堆中,采集到了大鹏金翅鸟护卫牦牛的石刻(宋代)。同年9月2日在协德乡雀儿村藏民拥措家发现一副马鞍,上有类似的二龙戏珠,如意宝图形等,“狩猎马鞍”也成为成吉思汗到过川西藏区的有力证据之一。

    温玉成教授分析,从227年正月起,成吉思汗攻打青海、甘肃南部藏区,一些吐蕃地方势力已归附于他。成吉思汗率军从六盘山南下清水,再进入大金川、大渡河藏区,乃是“用兵如神”的重大战略决策,此举可收“一石三鸟”之效:了解吐蕃各部虚实,寻求南下可以灭大理、东下可以灭南宋之前沿基地。据《元史?纪》记载:成吉思汗“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蒙古音“哈老徒”与《元史》记载的“哈答”对音十分吻合,并无矛盾。

    调查组表示:陵墓位置已心中有数

    根据实地调查和发现的众多实物证据以及史书记载,“蒙古史迹调查组”组长温玉成郑重称:“一代天骄成吉思汗(6253—22725)去世于今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协德乡境内。”

    至于他安葬于“起辇谷”的陵区,调查组也正在全力探寻中。温玉成教授表示,经过两年的实地调查,成吉思汗陵的位置已心中有数。“由于地处海拔在400—4600米的高山和草地,探测需要在30至40平方公里的地区进行,只有通过航测、航探才能具体确定准确地点。而这又必须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准,并且需要资金支持。”温玉成,仅靠“蒙古史迹调查组”是没有能力完成的,只有得到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才能进行和完成探测。

    据中新社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