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看小说 > 我这个系统有点烦 > 【第2卷第167章】朱慈烺再次见仁祖
    满清的火炮,其实都是从攻陷的明朝城池缴获的,炮弹也是从明军仓库里搬走的,自然是越用越少,到冬季攻打三岔河口的明军城堡时就全用完了,结果清军只能远远望着残破的城墙,却不敢攻进城去。

    由于明朝对满清实行了严格的封锁,禁售那些可以制作炮弹的原料,因此满清的大炮在炮弹打完后,就成了摆设。

    正因为如此,皇太极感到十分诧异:“明朝商人会卖那些原料给我们?”

    多铎摇摇头:“以我们的名义去买肯定不行,明安这个大滑头跟大明关系不错,由他出面就没问题了。那些明朝商人眼里只有钱,就算知道这些原料最终到了我们手里,他们也会装作不知道,只需让明朝官员找不出把柄就行。”

    皇太极听了十分欣喜:“这真是天助我也。”

    有了炮弹,清军就有了跟明军叫板的底气,也让皇太极重燃希望。

    祖大寿、王朴、唐通率领的明军志在沈阳,皇太极本来就要加以消灭,如果多铎在打击明军的同时又能帮到豪格,那可真是一箭双雕。

    于是皇太极同意了这个建议,多尔衮、多铎随即出发,去执行这个任务。

    两天后,祖大寿等人的部队,突然遭到了来自不明方向的炮击。

    第一座城堡内的明军有城墙抵挡,可以起到相当大的保护作用,而祖大寿等人的部队位于城外的空旷地面上,毫无遮挡,当炮弹袭来,损失往往很大。

    不久探马回报:已查明开炮的是多尔衮的人马,但具体开炮地点似乎在不断变换。

    祖大寿召集大家开会,众将也没啥好办法:由于清军打几炮就换个地方,白广恩、甘辉都没法组织起火力还击。

    无奈之下,白广恩让祖大寿的000多人马移到了城堡内,这里顿时非常拥挤。甘辉则将王朴、唐通的千余人接到了沈阳号上。然而这些举措也只是转移走了2000多人,大部分人还是得提心吊胆地面对不期而至的炮弹。

    而清军甚至连晚上都冷不丁放上几炮,让明军不得安宁。到了第二天,祖大寿一盘点,竟然死伤了200多人,而明军连敌人的影子都还没见到。

    祖大寿也考虑过换个地方扎营,但这里好歹还能得到第一座城堡的火力支援,让清军有所顾忌,如果远离此地,将只剩沈阳号的支持,清军会更加有恃无恐地炮击。

    可是,原地不动就意味着每天白白损失200多人,只有撤回锦州才能避免无谓的伤亡。然而没有得到大帅的允许,祖大寿可不敢擅自做主。

    又过了一天,祖大寿实在受够了,跟王朴、唐通商议后,写了封紧急求助信,请甘辉派人乘船送往朝鲜,找大帅拿个主意。

    ~~~~~~~~

    皇太极在设法帮助豪格的时候,朱慈?R并没有闲着,也在积极想办法,尽结束在朝鲜的战事。

    从三岔河口出来已经半个月,他很担心三岔河口那边有变。虽然刚离开的时候还好,他料定多尔衮不敢随便发动攻击,但皇太极、多尔衮、多铎都不是善茬,时间久了就不好了。

    因此,这里的战事不宜久拖不决。

    此时郑彩率领艘战舰,已经占据鸭绿江下游7天了。豪格的人马粮草不济,也已经好几天。朱慈?R能感觉得到,清军的战斗力肯定下滑得比较厉害,是时候采取行动,给予清军致命一击了。

    他现在能动用的战舰只剩郑成功率领的锦州号,而且还帮不上忙,但毕竟上次大胜的余威尚在,好好利用一下,还是可以重挫清军士气的。

    这几天,他的新战法再次构思成熟,不过光靠赵喜松的000多人马是不够的,还需要平壤守军的全力配合。

    于是,朱慈?R特地去了一趟汉城,见到了仁祖和领议政,将自己的打算了一遍。

    仁祖听了惊叹不已:“大元帅这个计策,可谓环环相扣,换做我是豪格,肯定也会落入大元帅的圈套之中。”

    领议政也认为这个计划无懈可击。见两人都表示认可,朱慈?R道:“在用此计击败了追击的清军后,豪格势必灰心丧气,加之清军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此时平壤守军应该大胆出击,和赵喜松部一起内外夹击清军,争取大败豪格,一战定乾坤。”

    仁祖和领议政经过反复思考,同意了朱慈?R的意见。仁祖还表示,将派兵曹判书去平壤督战。

    朱慈?R知道,这兵曹判书相当于大明的兵部尚书,级别可不低,而且是代表着仁祖,因此他相信平壤守军一定会拼死力战。

    事情谈完了,朱慈?R正准备返回部队,被仁祖拦下了:“大元帅,你好不容易过来一趟,吃个便饭再走吧。”

    “这……”朱慈?R有点迟疑。

    领议政也劝道:“我知道大元帅想赶回去做准备,但也不急在这一时。”

    “好吧。”盛情难却,朱慈?R便留了下来。

    席间,仁祖亲自劝酒,朱慈?R只好饮了几杯。这时,仁祖身后的珠帘传来一阵轻响,似乎有人在那里走动,朱慈?R喝得有点上头,也没有太在意。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外面有人报告:大明使者求见大元帅。

    朱慈?R吃了一惊:怎么会有人找到这里来了?肯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仁祖命人请大明使者进来。

    来人是甘辉的手下,他带着祖大寿的信,乘船找到赵喜松那里,得知大帅去了汉城,便赶了过来。

    朱慈?R看了信后忧心忡忡,仁祖问出了什么事,朱慈?R便讲了祖大寿等人目前的困境。

    仁祖也有点坐不住了:明军每天损失200多,这可不是事,朱慈?R恐怕得赶紧回去,指挥明军摆脱困境。可是这里也到了紧要关头,如果朱慈?R甩手离开,仅凭赵喜松未必能执行好这个计划。

    朱慈?R冷静下来想了想:“殿下,无论如何,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我肯定得解决了这里的问题再走,三岔河那边只能先放一放了。”

    仁祖听了十分感动:“大元帅的恩德,我铭记在心。”

    “殿下,如果两天后清军溃败,后续的事情就交给贵国军队了,我就不再过来向殿下辞行了,将直接启程返回三岔河口。”

    “大事要紧,不必拘礼。”仁祖随即想起一个重要问题:“大元帅打完仗,是要将人马全都撤走吗?要是清军卷土重来怎么办?”

    朱慈?R觉得仁祖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于是回答:“那就将这次跟随我过来的赵喜松部和水师战船全都留下吧。”

    “多谢大明相助。”仁祖想起了史书上写的:“壬辰倭乱”期间,大明倾力相帮,和朝鲜并肩作战,打退了倭国,如今这一幕似乎又将重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