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看小说 > 舞凤倾城再战天下 > 第五十三章 授官
    进入八月,夏风炎炎,带来了晴空烈日,东梁的土地上历经一个多月的阴雨天气,人们终于可以晒衣服被褥,连读书人都搬出发霉的书籍晾晒。

    尽管沟满河满湖平,处处将溢不溢的高水位还是有了回落的迹象。抗洪前沿的英雄们和朝堂上日日夜夜等待捷报的君臣都稍稍松了口气。

    东梁各处王侯封地及姬长风地盘上损失较小,东津王凤瑜渚甚至还赚了一笔。

    而武德帝统治的东梁广大地区有十一处地区镇县陷于洪涝,损失万万两银子,万幸的是人口转移的及时。全国统计上来死亡的人数大约三万多,相对往年的灾害还是比较少的。

    洪水逐渐退去,人们又陆续返回原地重建家园,鉴于房屋损毁严重,田园荒芜。武德帝再次颁布了大令:着户部拨出银两补贴到受灾严重的地区,帮助重建,并拨出粮食到地方,要求最大限度的保存人口。

    此举动出台,一时间,民间私下暗自议论武德帝得位不正,遭到天谴的传言有了遏制。

    同时武德帝旨意,将百名恩科新晋进士们从抗洪前沿召回,金銮大殿上论功行赏。

    其中七位进士抗洪中功劳突出的,予补充到户部和吏部的实缺岗位上。其他的人补充到礼部和地方去。十一位破圩陷洪的,考虑到各种原因,人口损失不大,也就于免责,原位品级不动,指派到各地基层空职上锻炼,待日后看政绩。众人跪拜,三呼万岁。

    其中成绩比较突出的如孟浩然,他镇守的汉江,水流湍急,河坝宽长,一旦溃堤,损失巨大,守护的难度相当大。

    他刚到达地方就斩杀了两名违令官员,其后又亲力亲为,镇守大坝上,日夜不眠不休,甚至亲身跳入江水和民众一起堵漏。洪水期间,他还及时调集人力财务得力应时,最终守住了百里长堤。

    其手段杀伐果断、刚烈霸道、应对周全的行为得到了武德帝和左相董晟恺看好。直接给他连升二级,出任吏部郎中,分掌爵勋考课之实务。武德帝还赏赐城南区三进院落一座。

    也有保守派站出来反对的,“其子视人命如草芥,连朝堂官员也随意斩杀,实在是大逆不道!”

    但举国抗洪的情景下,作为地方官员分不出轻重,还摆官谱,拿国策和民生儿戏,杀了活该!没有人跟着他应和,也就不了了之。

    顾太傅的孙子顾长简在救灾中,成绩也是可圈可点的。但他出身大家世族,养尊处优的二十多年,即使是外出游学,也是携带了仆妇和银两的,实在没有吃过什么苦。

    救灾中,有多少日夜坚守大坝上,顾长简才发现平时学问还是纸上谈兵,流于表面,真正实施起来就显得疏漏不堪。

    而顾长简娇养的身躯也是不堪风雨的负重,更莫提去扛包堵漏了。

    风雨泥泞中,他无数次跌倒地上,甚至在一次巡河时,他不慎滑落水中,如不是贴身护卫相救,他也将是无数殍浮中的一个。

    再次回到帝京,顾长简身着布袍,满身浮华尽去,仰望帝都,感慨万千。大殿上,他主动申请翰林院修撰的文职。

    顾太傅捻须颔首,武德帝遂准。

    也有人私下道翰林乃‘天子之私’,顾长简是秉承顾家传统,为以后进入内阁,出任帝师准备。顾家上下但笑不语。~

    董家的分支子嗣董启语在救灾中虽说不如孟浩然手腕强硬,但政治环境造就他的眼界和心胸起步相对比较高。

    抗洪的过程里,更是得益于董启昌派人跟随和照护,征集人手和物资比较及时,应对的从容全面,也算是杰出人物之一了。

    董启语虽是帝京董家旁支一个,但他平时与寡母生活清苦,自觉的努力上进,是为改变自己困窘,也为报答寡母养育恩情。

    此次出行救灾,他目睹了无数劳苦民众生活贫困不堪,洪水中生死挣扎,相较董家大家氏族庇护下,他的生活还是容易的多。董启语的心胸一下豁朗开来,为家、国、天下,是为读书人的报国情怀。

    大殿上,董启语主动申请去地方为官,历练自己,也为万千民生谋福祉。

    董相微笑点头,武德帝准,授官从五品,出任武原知州,辖下桃源,长陵,济州,三湖四县。

    王午安驻守江源镇,虽然破圩,万千两的财产损失很大,但上念其保全人命也算是功劳一件,没有迁怒,而是平级调动。

    但他心里清楚,因为自己能力不足,在大灾面前失去了冷静,延误了救灾最好的时机,后期又没能及时补救。

    破圩之日,那一溃千里的堤坝,犹如自己的心里防线,他瘫坐在泥泞里。

    如不是跟随的禁卫军及时带走他,那一刻他恨不得跳河的心思都有。后来得知民众及时转移,他忍不住跪地拜谢天地和诸天神佛。w~

    为官为宰曾经是他读书梦想。经历如此一遭,王午安深刻意识到能力对于一个官员的重要性。大殿上,他站出来辞官不做,申请去了燕京书院坐馆当先生。上准。

    随后又有三人同王午安一样,自觉能力不足,难当大任的,当殿申请做学问,武德帝一并准其入燕京书院坐馆。

    最值得一提的是,董启昌一白身也被宣召入殿封赏。

    鉴于董启昌在救灾中率领船队救灾难于东梁大地上,不计个人得失,如天兵神将挽救万民于水火之中。他之后献上帆船的设计图和两名技术师傅,更是令武德帝大喜。

    大殿上,武德帝凤驭嘉奖董启昌为‘大善之美’之行商,并亲手书写的匾额赐予他。准其参与粮食、酒水与水运经营豁免权,即免税务和官府查验,赐其黄金千两,布帛百匹,珠宝若干。

    当然,赏赐之物贵重,仍是不抵董启昌在救灾的行动里的付出,但皇家表明的态度是更为贵重的!董启昌跪谢圣恩!

    帆船的设计图献于朝廷,是董相和其儿子孙子等众人商量后的结果。

    一旦帆船的优越性被世人得知,就会不断的有凤琚这样的人觊觎,给与不给都是得罪人的事情。

    而且帆船使用是瞒不住的,世人知道是迟早的事情。尤其救灾的时候,帆船备受瞩目。不如就献于朝廷,公布于天下,使天下人受益。

    董家因此得到皇家的认可,就是难以估量的收入,何况谁知道武德帝是不是也戒备着董家呢?

    散朝后,孟浩然出了宫门,一辆黑漆包银马车驶来,车里有位青袍老者邀请孟浩然一聚。

    孟浩然盯了马车上的孟氏族徽一眼,闭上眼数秒,点头上车。

    皇城东南的一家品茗轩茶馆,竹林掩映,小桥流水的雅室,淡淡熏香,孟浩然和老者分坐一梨木桌子两侧,侍者上茶后退下。

    “贤侄,别来无恙啊!”老者先开言,“老夫就知道以贤侄才干必不会埋没太久。”

    “不敢!小侄未及登门拜访伯父,还请见谅。”孟浩然淡淡的说。

    此时的他已经不是毛头小伙子了,流落江湖四海为家的日子,见惯了世态炎凉,内心的愤懑已经如深潭不着一丝波澜。

    “贤侄,多年前听说你携带家人离家而去。究竟是为何?也不见来京城?”

    老人是孟国锋,是孟氏宗族在燕京的一位重要人物。孟浩然父亲孟国峙的叔伯兄弟,燕京武陵侯府的主人。

    “呵呵……,当年侄儿年轻,想要游学,不放心母亲和妻儿,故携带家眷一起出游,伯父见笑了!”孟浩然提起旧话风轻云淡的带过。

    孟国锋哈哈大笑,没有再追问这个话题,转而和孟浩然谈论起朝堂风云,最后邀请孟浩然到武陵侯府居住,“贤侄,燕京之中,武陵侯府既是你家,不要和伯父见外!”

    “谢伯父厚爱!皇上赏赐了侄儿居所,不住不合适啊!待侄儿安顿下来定然登门拜访。”

    看着孟浩然远去的身影,孟国锋坐于马车里,眼神明灭不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