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看小说 > 奉献中国 > 第70章 明德英:蒙山沂水红嫂难忘
    “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

    ——迟浩田

    明德英(1911~1995年),女,山东省沂南县人。闻名全国的“红嫂”。

    乳汁救伤员

    1911年9月16日,明德英出生在沂蒙山区腹地的沂南县岸堤镇岸堤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不到两岁的时候,一场大病夺去了明德英的听力,使她再不能跟大人学语说话,只留下幼时学成的几个单词,成为不会说话的“哑巴”。25岁那年,明德英嫁给了长她十多岁的本县马牧池乡横河村的李开田。

    沂南县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当时,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在这里办学,中共山东分局在此成立,徐向前、罗荣桓、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长期战斗工作过,使这里成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和堡垒。人民子弟兵走到哪里就为人民群众做好事,日本鬼子走到哪里就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这一切,都铭刻在明德英的心里,使她懂得了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明白了谁可亲,谁可恨,并由此建立起了对党对人民军队的那种朴素而真挚的阶级感情。 m.a

    1941年11月3日晚,盘踞在蒙阴的大批日伪军秘密出动,突然包围了驻在马牧池村的山东纵队司令部,战斗一直进行到第二天中午,一名小战士冲出敌人的包围圈,跑到了村子西边的王家河岸上。这时,两个鬼子发现了这名小战士,一边追赶,一边射击。身负重伤的小战士艰难地跑到明德英家门口,正在床上喂孩子的明德英看到门前站着一位遍体是伤的陌生人,急忙从床上下来,用手比划着将他引到了一个石砌的坟墓里隐藏起来,鬼子追来徒手而归。鬼子走后,明德英发现小战士因流血过多昏了过去,便急忙为他包扎伤口,并毅然将自己的乳汁灌进了伤员的嘴里。之后,明德英天天起早摸黑为小战士送饭送水,还把家中仅有的两只鸡杀掉为小战士补养身体,经过半个月的精心料理,这个小战士基本痊愈,不久就重返部队。

    1943年初,明德英又从鬼子枪雨中抢救了13岁的小八路庄新民。1955年,在上海工作的庄新民通过种种渠道与明德英取得了联系。之后,两家书信不断,来往频繁,建立了非同寻常的母子情。

    美名天下传

    60年代,著名作家刘知侠发表了《红嫂》这部力作,通过对沂蒙山区妇女的优秀品质进行高度概括,塑造出了红嫂这一脍炙人口的典型形象。之后,人们从文艺作品中走出来,寻找实际生活中的真实红嫂,明德英便当之无愧地成为沂蒙红嫂中的代表人物。随着舞剧《沂蒙颂》、京剧《红云岗》被搬上舞台,在全国一演再演,使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的故事传遍中华,家喻户晓,明德英也被公认为沂蒙红嫂的生活原型,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爱戴。

    据统计,从60年代开始,明德英家几乎天天有接待任务,来这里参观、学习、采访、慰问的人员达10万多人次。著名演员田华、王玉梅、倪萍、郎咸芬等都到此体验过生活,山东省的许多领导同志都特意去看过她。

    沂南县委、县政府对明德英的生活更是极为关心,除每月发给她60元人民币作为生活补助费外,还拨出专款为明德英建造了新瓦房。1994年底,临沂市扶贫工作组筹资3万元,专门为明德英家安上自来水,并争取资金58万元,在通往明德英家驻地的王家河上,修建了一座长270米、宽4.5米的“红嫂桥”,使明德英的晚年生活倍感温馨。

    1995年大年初二,一生没患重病的明德英因感冒发热,引起肺炎,导致心功能衰竭,旋即进入昏迷状态。正在外地开会的沂南县委书记黄宜全得知消息后赶忙打来电话,亲自安排抢救工作,县委副书记魏延端当即带领县民政局、县妇联等有关部门领导,火速赶到横河村看望明德英。县医院也派出以内科主任为首的医护人员带着最好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冒着寒风赶到明德英家,迅速投入抢救工作。但由于明德英年事已高,经全力抢救无效,于1995年4月21日病逝,终年85岁。4月22日,明德英遗体经火化后,与其丈夫李开田合葬,明德英生前照片及事迹介绍被存放在鲁中革命烈士陵园内。

    战争年代,沂蒙人民曾挽救过多少革命战士的生命,已无法准确统计,但明德英用乳汁救伤员的故事,却不失之为富有代表性的一例。明德英虽然去世了,但她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却名垂千古,与世同在。共和国将会铭记着她的功绩,人民将会永远怀念着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红嫂”。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