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看小说 > 重生开始当首富 > 第613章做大事要有做大事的心
    元旦前几天,叶琪和魏明他们都回来了。

    事情都办的还算是顺利,叶琪顺利的拿下了鲁省电视台的广告,虽然不是黄金时间。

    但是时间段也不错,再加上过节期间,但凡家里有电视机的,这个时候都不会心疼电费,那是敞开了看,所以不是黄金时间,效果估计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个时候的广告设计文案大部分都比较简单,但是这一次叶琪设计的文案相对来说,都快赶上一个小短片了。

    再加上正合适契合过年的气氛,哪怕是还没有播出,叶小文都能够猜到,效果估计不错。

    而魏明那边,打开了金杯面包车的大门,金杯面包车已经把玻璃送去检查了,只要是合格就会采购一部分东兴玻璃厂生产的汽车玻璃。

    魏明在和叶小文汇报的时候十分的兴奋,那可是金杯面包车啊。

    后世金杯面包车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尘埃,但是这个时候不一样,这个时候的金杯面包车那是鼎鼎大名啊。

    在国内谁人不知,谁人不晓,绝对家喻户晓。

    说起来,国内从1978年就开始引进外资,引进外资的目的一个是需要资金发展。

    另外一个就是希望国内的一些企业能够学习人家外企的先进技术,然后青出于蓝胜于蓝。

    可惜,想法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能够保持住合资的名头就不错了。

    想要侵吞人家外资的技术,自己破壳而出,大部分企业都做不到。

    更多的企业,不光没有破壳而出,连合资都保持不住,反而被人家外资搞黄了。

    典型的就是两可乐水淹七军,当时七家国内的汽水厂江河日下,然后本来想的挺好。

    让两可乐和七家汽水厂合资,然后吸取人家的技术,重新站起来。

    结果呢,最后除了一家冰峰汽水,当时因为股权问题没有合资以外,其他的汽水厂都已经成为历史了。

    很多京城姑娘小时候心心念念的就是想要嫁给一个卖北冰洋汽水的男人。

    结果长大以后,发现北冰洋没有了,从此以后梦想破灭。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这样,而魏明敲开汽车玻璃大门的金杯面包车就不一样。

    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破壳而出,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成长为一家现代化的品牌汽车企业。

    “大面包”那个留平头、块头大的“货车”,那个载人、搬运、拉货都能行,日夜穿梭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物流工具硬汉是大多数人对金杯的感性认知

    金杯汽车的前身是成立于1984年的盛京汽车工业总公司。

    实质意义上的金杯汽车则成立于1987年,集合了盛京五十多家相关的小型企业合并组建了金杯汽车。

    那时对于金杯并没有什么相关的扶持政策。五十多家手工作坊式的小企业各自为政,金杯的初期发展举步维艰。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当时的金杯一无资金、二无车型、三无生产线。是标准的三无企业,有的只是一块牌子和几间破旧不堪的老厂房,除此之外一无所有。用比较好理解的话说就是刚成立的金杯实质上就是一个皮包公司。

    在国内这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想要成立一家大型汽车厂的难度可想而知了。

    后来金杯打起了发行股票集资发展的主意,在1988年金杯公开发行了100万股记名式可转换累积优先股票。

    每股作价100元,希望募集1亿元资金完成金杯的初期发展,不过可惜连一半都没有卖到。

    不过就是这一半都不到的资金,给引进了第一代金杯海狮。

    由于资金有限,海狮初期采用的是ckd半散件组装的方式进行生产的。

    如果不出意外其实这种生产方式也没有多大的问题。

    但九十年代随着岛国经济泡沫的持续增多,日元一直狂涨。

    由于当时的相关负责人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与丰田方面签订的进口合同结算金额选的是日元,随着日元暴涨金杯的成本也紧跟着水涨船高。

    金杯卖车挣钱的速度根本追不上日元的涨幅,回笼的资金也根本不够下一次去丰田买零件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