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看小说 > 皇明天子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廷推大明首辅
    建奴在清丈之事上,走在了大明的前面。

    因为建奴不需要反腐。

    政治行为需要逻辑,在大明清丈,厘清田亩,保证税赋之前,需要先进行反腐吏治,才能够行之有效的推动大明朝的清丈。

    张居正当初就是如此政治逻辑,否则清丈就是一个笑话。

    当初张居正虽然做到了“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的吏治考成,但是在万历九年,在清田这件事上,依旧有两个布政司,拿着往年的账目给朝廷做了汇报,分别是河南和湖广。

    但是张居正并没有降下所谓的雷霆之怒,因为张居正在万历十年二月做了痔疮手术之后,身体虚弱无比,一直不视事,最后在六月下旬撒手人寰。

    本来马上要完成的清丈,从万历十年六月,硬生生的拖到了万历十五年以烂账结束。

    但是建奴在清丈这件事上,有天然的优势,这一点上是朱由检羡慕不来的地方。

    因为此时辽东的大户们,多数都是各个贝勒府上的包衣奴才,这等包衣奴才,主子说话,他们不敢不听。

    而这些贝勒们,多数都听大贝勒代善的话。

    当大贝勒和后金可汗对清丈的意见达成一致的时候,清丈就变的势不可阻,各贝勒府开始除籍。

    各大贝勒府对他们府上那些包衣奴才们,借着这次编户分屯别居例的风波,开始和包衣奴才们做起了切割。

    这次的编户分屯别居例中,编户,就有将过去为奴籍的辽民,重新编户,这个过程中,会有大批的奴籍辽民,脱离包衣的身份。

    而各大贝勒府的除籍行径,完全是看着编户分屯别居例这把大火,越烧越旺,再不做切割,坐在可汗位子上,迫不及待集权的黄台吉手中的刀,就砍在他们的脑门上了。

    各大贝勒府的贝勒台吉们,寄希望于大贝勒代善,能够劝谏黄台吉停下编户分屯别居例,但是大贝勒和可汗站在了一起,是各大贝勒府完全没有想到的。

    因为大贝勒府是货乞辽西的最大受益者,但是这个受益者本身,居然帮着黄台吉抬起了看向自己的刀。

    这不符合逻辑,但是这就是事实。

    “能得到二哥的帮忙,这次的编户分屯别居例,想来一定会顺利许多。”黄台吉心里落下了一块大石头。

    能不能清丈成功,完全取决于代善本人的态度。

    结果代善比黄台吉的决心还要大上数分,连自己府上的包衣们都没有除籍,就直接开口了。

    “大汗说笑了,此乃国事,某必以后金汗国为先。”代善一脸笑容的回答着。

    这份笑容充斥着两个字,虚伪。

    黄台吉完完全全的感受到了代善骨子里的那股客气和拒人千里之外。

    但是代善所有的所作所为,都亦步亦趋的跟着他这个可汗在行动,又让他挑不出理来。

    黄台吉在政治层面上,是一个可汗,是一个政治符号。

    但是在个人层面上,黄台吉始终不是一个以己度人,为他人思量的人。

    他不清楚代善的这股客气从何而来,代善在所有事上都在极力的维护着黄台吉的权威,但是在私人关系上,始终拒人千里之外。

    这让黄台吉非常的恼火,这种兄谦弟恭,始终少着亲近。

    黄台吉喜忧参半的离开了大贝勒府,而此时的代善,却叹气坐在了烛光之前,拿起了大明来的纪效新书细细研读起来。

    在当初努尔哈赤大渐的时候,代善自己也以为自己就要登上汗位,他认为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长生天下,唯一适合可汗之位的人。

    但是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却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并且说服了他。

    在那场动荡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家庭,他失去了和自己患难的发妻,他的长子岳托,也在那场动荡之中,成了自己的兄弟。

    长子岳托在动荡之中,被黄台吉的生母,也就是叶赫纳拉氏孟古哲哲受命恩养。

    他的长子岳托莫名其妙的就变成了兄弟,这几年他的长子岳托,从未和他有过任何的交流。

    他的儿子在埋怨他,埋怨他当初为何不争,不争那可汗之位。弄的现在两个人的关系十分僵硬。

    那个让代善极为骄傲的儿子,就这样和代善成为了路人。

    在手刃自己发妻的那一晚上,代善已经死了,现在活着的是后金汗国的古英巴图鲁大贝勒。

    而代善无数次问自己为何不争,其实他极度想要登上汗位,因为那本来就属于自己。

    但是现实是黄台吉更适合汗位,因为黄台吉的生母是孟古哲哲,叶赫纳拉氏,海西女直。

    而且当时他但凡是露出一点争夺可汗之位的心思,大概现在和褚英一个下场了。

    在八旗中,有四成半都是建州女直人,有三成半,是海西女直,剩下两成其实都是蒙兀人和辽民。

    若是自己登上了汗位,此时后金汗国又开始了当初,海西女直和建州女直的互相征伐吧。

    代善苦笑着摇了摇头,继续研究兵书,明年必攻归化城,这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而耿如杞并不是一个很容易对付的角色,也不知道大明的皇帝,是怎么把耿如杞从诏狱里把耿如杞放了出来。

    他更想不明白,为何耿如杞在诏狱之中被施加酷刑,出了诏狱,居然如此忠心耿耿的为大明皇帝办事。

    根据范文程的奏报,所有试图接近耿如杞的奸细,都被耿如杞变成了军功和赏银。

    代善想不明白耿如杞的逻辑,就像岳托想不通代善当初为何不争可汗之位一样。

    朱由检想不通的事情也很多,他不明白大明明公始终极尽剥盘大明百姓的起始动机,那么多活生生的例子,剥盘下去,百姓们迟早把摊子都给掀了。

    这一点上,朱由检始终觉得,有些个明公们,始终抱有一种幻想,那就是天塌了,有个高的顶着。

    而大明朝个头最高的无疑就是大明天子了。

    可是天塌了,岂止是一个大明天子能扛得住的?

    而另外一个想不通的地方,就是朱由检钦定的首辅之人韩?p,自始至终都没露面,这马上就要改元崇祯了,若是韩?p不能赶在正旦大朝会之前进京,这个文渊阁首辅的位置,就不是韩?p的了。

    而此时京师之中,有一个退休的老干部,倒是可以用一用,那就是申时行。

    申时行进京绝对不是他说的那样,为了告御状,敲响登闻鼓而来,到了京师申时行完全没有一分一毫想要上书说一下江南摊役入亩的事,反而在周旋复起之事,和复社、几社、莲花诗社以及东林的重臣们走动极其频繁。

    申时行非常擅长斡旋之策,对于此时大明和建奴的议和而言,申时行无疑十分合适。

    朱由检想到这里只能苦笑的摇摇头,站直了身子,准备前往皇极殿,行正旦大朝会。

    筹备了将近一个月的正旦大朝会,是一个极其繁琐的礼仪,整个过程一如当初的登基大典一样,他只需要出席就是。

    所有对今年去世朝臣的谥号和追封,都会在这一天完成。

    而三年一考成的晋升诏书同样在这一天宣读。

    这一天也是朝臣们升官发财的一天。

    而这一天也是文渊阁大学士名单确认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同样是改元的一天。

    而从今以后,就不再是天启年间,而是由朱由检的年号,崇祯作为纪元,这一点上,所有的历史责任,都将由朱由检个人背负。

    而这一切的诏书,只需要朱由检戳个朱印就行了,草拟有文渊阁有司礼监,宣读有大明的内侍,王承恩负责宣讲,而执行之上,则由极其成熟的官僚上下奉行。

    朱由检自始至终,除了先农坛奉天祭祀的时候,都未曾说过一句话,此时的他,坐在皇位上,看着跪在皇极殿上的朝臣们,有些犯困。

    起了个大早,就为了赶这个可有可无的大朝会,礼仪繁琐至极,十二旒冕极其沉重,而身上的十二章前五后五的九五之尊的衮服,为了美观,其实很单薄,四面透风,非常的冷。

    朱由检要不是为了维护天子颜面,他才懒得穿这东西。

    “停。”朱由检打断了王承恩的催眠曲,说道:“诸爱卿平身。”

    一如当初。

    有几个朝臣们在宣讲冗长的诏书的时候,打起了瞌睡,朱由检喊停的时候,有几个大臣显然是没有反应过来,未曾站起身来,还在地上趴着,显得极为的突兀。

    “把名单记下来,廷杖十,现在拉出去吧。”朱由检对着王承恩笑着说道:“诏书通传四方就是,宣讲不宣讲无碍。今日皇极殿议事。”

    “今天皇极殿廷推文渊阁大学士。”朱由检并没有仿照历史上的朱由检,搞枚卜选出内阁的名单,他直接划出了一条道来。

    “首辅,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议。”王承恩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封火漆封好的奏疏,高声说道。

    他说完就匆匆的向着皇极殿正门而去,他还要去监刑,万岁爷刚才要廷杖,按照常理,是不能垫上垫子的,他得去看着。

    “啊?”徐光启本人满脸疑惑的抬起了头,整张脸上写满了为什么是我的疑问。

    他万万没想到万岁爷没有等来韩?p,也没有启用对首辅之位有着野望而且极为合适的申时行,而是选择了他。

    “万岁,臣年事已高,眼昏耳聩,为万岁效力已然吃力,若为首辅,误国误民也。”徐光启赶忙出列,按照大明朝的惯例先推辞了一番。

    随后徐光启稍一琢磨,那韩?p为何死活不肯进京?

    这首辅之位,根本就是个火坑!

    他背上蒙上了一层冷汗的说道:“万岁,若是万岁执意要臣做首辅,臣只能乞骸骨归乡了。”

    “徐老师父从上海浦赶来,不到半岁,这就要回了,朕岂不是要落得个无容臣之度的评?”朱由检早就猜到了徐光启会推辞,立刻反问道。

    “这……”徐光启和袁可立都是一样的履历,历经四朝,就没见过这么赖皮的皇帝!

    当初张居正夺情之事,怎么说也是万历皇帝和张居正你情我愿的事,大家都心照不宣,可是哪里有强按牛喝水的道理?

    徐光启真正担心的其实首辅公务极多,耽误了他的事,他对金尼阁那七千本书的翻译,才是他一直想做的事。

    他很想为大明皇帝效命,可是他真的年事已高,久病缠身,哪里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处理国政?他要在大渐之前,把那些书都翻译出来。

    他的推辞是真心的,但是大明皇帝却看了一眼袁可立。

    袁可立站出来说道:“万岁,臣以为徐光启为文渊阁首辅,乃是善上之选。徐老师父,学问贯通,言行端正,老成重厚,识达大体,学术纯正,持己端方,谋虑深远,才智超卓,通达古今,明练治体者也。”

    袁可立一顶又一顶的帽子给徐光启扣在了脑门上,这哪一个评价都是极高的评价。

    袁可立当然和大明皇帝通过气,互相讨论过文渊阁的名单。

    申时行,不行。

    徐光启,可以。

    大明皇帝的斡旋之策,是为了养精蓄锐,是为了恢复大明的军力不得已而为之,却不是真的为了和建州议和。

    但是申时行若是做了首辅,真的行那斡旋之策,斡旋数年之后,建州恐怕会愈加强盛。

    万历年间申时行就喜欢斡旋,调和共济的结果,就是努尔哈赤从十三骑,到现在十余万精悍军卒。

    这个人实在是太擅长斡旋了,别说朱由检不放心,主攻派的袁可立也很担心,连主守派的孙承宗也是极力反对申时行起复,退休就退休了,瞎凑什么热闹。

    朱由检思量再三,推出了徐光启这样一个极其中性的人物,不是东林,不是阉党,但是脚踏实地的做实事。

    徐光启擦了擦额头的汗,他有些心虚的看了一圈朝臣,最终还是犹豫的说道:“臣领命。”

    若是朱由检耍赖,徐光启还能和皇帝辩论两句,但是连袁可立都站出来说话,把他捧到了天上,这活儿,他不接也得接。

    大明讲究三推而就,徐光启已经推了两次,再推下去,除非徐光启打算学倪元璐那等清流一般,否则只能受着。(.

    “臣反对!”倪元璐梗着脖子站了出来。

    朱由检眉头一皱!

    “卿以为何人合适?”朱由检皱着眉头问道。

    他很不喜欢倪元璐这种人,钱谦益不太聪明经常挨打,但是倪元璐对大诰律了如指掌,处处游走在大诰律法的底线上,不让朱由检打他板子。但是处处给朱由检添堵。

    倪元璐脸色一喜,他算是摸透了大明皇帝的脾气和弱点!

    :。:m.x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