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快看小说 > 冰都画圣 > 第一百六十三章 宣和恩科
    (特别感谢:今天你码字了吗,谢谢兄弟连续的推荐票支持)

    “郡主救命!”刘英这一反应过来,立即大呼小叫起来。

    “何人在此咋呼?”熏熏装模作样地质问着。

    就这一句,除了于风他们几个,剩下的全傻了。这咋呼是啥意思,大宋朝似乎没这个词儿?刘英一津鼻子,我说你要玩古风,是不是得先好好学习学习这时空的文化啊,这里用“喧哗”才比较合适啊。

    “郡主殿下,我是刘英啊!”

    “哦,原来是刘英啊,你怎么?N瑟这儿来了?”

    刘英快哭了,我的乖乖啊,能不能不这么说话,演戏也得演真点啊。

    “郡主殿下,那日在王府,听王爷和您说起这黄鹤楼如何了得,我这才约了几个朋友前来,一饱眼福。这酒多贪了几杯,便诗性大发,这才惹下了祸事。”

    鲍旭不由得一惊,想不到这小子居然在王府里和王爷、郡主吃过酒,这下子不是给自己挖坑了么?众目睽睽之下,如何收场?

    “做点小诗,能惹出什么祸事?”

    “郡主所言极是,我们一时兴起,这便将王爷那日吟诵的诗句拿来充为自己所做。不想督监大人见了,非说是什么反诗,这便将我等拿了。郡主殿下,您快快逃走吧。对了,您回去赶紧转告王爷,一会儿进了大牢,我们挺刑不过,肯定会把他老人家招出来,你让他也快跑吧。”

    鲍旭大惊失色,刘英这话里话外,显然是说那些诗句是出自楚王的手笔,这事情可是闹大了。自己一个地方三品武官,怎么惹得起皇亲国戚?何况,这两位郡主已经被宣召进京,不日就会晋封公主,那时在天子面前稍稍动动嘴儿,自己就得满门抄斩啊!一想到这些,鲍旭额前挂满了冷汗。w~

    “就这么点小事儿,我说鲍大人,你咋这么隔路呢?我父亲的诗,你都能给掰扯成反诗,我说你到底啥意思?”

    这隔路、掰扯一出来,鲍旭听了个云山雾罩。虽然听不懂,但料定绝不是良言善语,连连摆手道:“郡主息怒,都是卑职糊涂,纯属误会。既然几位公子都是郡主,啊不,都是王爷的朋友,哪能有什么反贼呢?”

    “那还傻拜的干啥呢?”

    鲍旭听的直皱眉,也不知楚王府都教了郡主什么新词儿,自己是一句也听不懂。

    “赶紧放人,麻溜儿的!”

    那几十个宫女太监,念着熏熏昨日的救命之恩,这时也来了精神,一起学着熏熏的口气,山呼道:“赶紧放人,麻溜儿的!”

    这一下子几十人一起发声,震天动地,煞是惊人!

    鲍旭一哆嗦,总算听懂了半句,冲身后的军汉们喊道:“还不放人!”

    那几个扯着于风四人的军汉,也听了个七荤八素。督监大人这一发话,赶紧松开了手臂,还不住地给四人作揖赔罪。

    于风、刘英、田文、田菜这才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熏熏本想下轿和于风相会,可生怕露出破绽,只好放声喊道:“鲍大人,今天的事儿我会记着你的。刘英,咱们汴梁城见!”说着,催动车帐、扬长而去。

    郡主的话,鲍旭总算是听明白一句,可还不如听不明白呢,自打今日起,连觉也睡不好了,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

    刘英何等聪明,知道郡主这是给自己这几个人带话,她们奔京师去了。这可巧了,自己这四人也是要奔东京,那咱们就汴梁城见!

    这一次的危机,给四人好好上了一课。于风本来就是穿越而来,对于大宋朝的存亡绝续并没有什么主观倾向,可这次的事件表明,有些话,不可说。田文则是更增了几分对朝廷的痛恨,恨不得这就冲进汴梁,把皇帝老儿拉下马。

    虽然这番刺激之后,个人的感想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再往东京的路上,要多几分谨慎、多几分小心。

    从鄂州再往北走,路上的书生公子,渐渐多了起来。田菜过去一打听,这才了解到,原来这些人都是赴京赶考的。

    于风有些诧异,这古代科举,不就同现代的高考一样么,虽说不像高考年年都有,至少也是每隔几年有一次啊。可你看沿途那些书生们,一个个眉飞色舞、喜形于色,实在是高兴的不得了,至于么?

    田文一看于风对此不解,不觉叹息道:“于兄,你文采飞扬,怎地连这事儿也不知道?”

    “田兄,这里又有什么故事?”

    “自崇宁三年到现在宣和二年,你算算了有多少年了?”

    田文这一问,可算是把于风给难住了。

    刘英一看,赶紧过来打圆场,他掰着手指头道:“咱们这位徽宗皇帝,已经使用了六个年号,建中靖国是第一个年号,用了仅仅一年。崇宁是第二个年号,用了五年。大观是第三个年号,用了四年。政和是第四个年号,用了八年。重和是第五个年号,用了两年。现在用的宣和是第六个年号,已经用了一年多。这么算来,崇宁三年到现在,差不多十七八年了。”

    “不错,刘兄真是关心朝政、如数家珍。你们想想,这十七八年间可曾开科取士?”田文不由得面色凝重,剑眉高挑。

    “什么?你是说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科举?”这下子真把于风惊到了,教育乃是国家大计,哪有一下子这么多年不高考的啊?那天下的读书人怎么办?没有前途了啊?国家怎么办?人才从哪里来啊?

    “这事情说起来话长,皇帝罢黜科举确实有一定苦衷。殿试之前,各地考试标准不一,再加上南北名额分配不均、题型僵化,导致满朝上下对科举颇有微词。可是科举废除,反而给了奸相弄权更好的机会。这十几年来,蔡京用人唯钱、悬称卖官,那些寒门学子十年苦读,却没有出头之日。大宋朝这才江河日下,民怨沸腾!”田文说起此事,又是义愤,又是感慨。

    于风不禁很受触动,教育乃立国之本,自古以来皆同一理。可是要真正地搞好教育,公开、公平、公正地为国选拔人才,又是多么难做的事情呢?

    “那今年怎么又重新开科了呢?”刘英禁不住问道。

    “皇帝开恩了呗!”

    (特别鸣谢:今天你码字了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